潜江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农”墨重彩谱新篇——潜江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仲冬时节,潜江漫步在潜江广袤的推进农村土地上,各具特色的农村农业产业散布乡间四野,红火的产业虾稻加工、暖和的融合半夏大棚、雅致的发展民宿庭院……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纪实农民富的潜江壮美画卷近在眼前。
产业链融合“唱大戏”
走进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推进厂区内一辆辆满载各类精装虾稻大米的农村货车整装待发,生产线上人工机械通力协作,产业加紧赶制订单,融合车间内萦绕着大米的发展清香。
“今年生产订单来势喜人,纪实公司生产设备保持全天满负荷运行状态,潜江预计全年产值超4.6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李广斌介绍。
2005年,瞅准虾稻米加工收购市场空白的李广斌,在高场街道成立了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彼时是我市加快虾-稻产业发展的第5年,在办事处的大力扶持下,巨金米业发展势头迅猛,短短数年间,该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入选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解决群众就业上探索出了新路子。
如今,作为一家集水稻育秧、农机服务、粮食收购、仓储物流加工、商贸、资源再生利用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巨金米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打造虾-稻产业示范园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加工20万吨大米,年烘干粮食6万吨及8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实现产值10亿元,联农带农5160户,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以虾-稻产业链为主导,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生产+加工+科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技术集成、农民就业增收,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无独有偶,在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的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装虾摆盘,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淡水小龙虾、冷冻鱼糜等淡水水产品加工的企业,拥有集养殖、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早在3年前,该公司基于销售数据分析,开始布局预制菜生产研发。
“我们顺应消费市场变化,在预制菜市场发力,让小龙虾一年四季都能端上消费者的餐桌。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麻辣虾、蒜蓉虾、十三香虾、麻辣虾尾等,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加工1200吨左右的小龙虾。”该公司行政主管邓科说。
要素融合添保障
夯实农村发展根基,既要增强农村的吸引力,更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作为半夏道地药材核心产区,我市深厚的土层、疏松的土质,湿润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非常利于半夏生长。我市通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宽通村通组道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有实力的半夏企业落户。
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落户以来,共建设半夏设施化基地3500亩,涉及农户种植4000户,带动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农户年产值达到8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规模化连片耕作,竹根滩镇为“土豆+潜江大豆+蔬菜”的种植模式流转江滩土地6800亩、内垸土地3300亩,成为乐事薯片湖北省内最大的种植基地。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4.96万亩,超过全镇耕地面积的60%,每年为该镇杨林洲、王拐、沙街等村增加村集体收益40余万元。
龙湾镇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葡萄成熟开园时,赏心悦目、果香四溢的“阳光玫瑰”,引来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采摘。
该镇是我市最大的“阳光玫瑰”种植镇,全镇共有葡萄种植户20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1.8万亩,平均每亩年收益可达4万元。
“依靠‘阳光玫瑰’种植,我们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还盖了楼房,还有的在城里买了房,大部分村民家里都购买了小轿车……”说起规模化种植带给群众的好处,该镇龙新村党支部书记谢东风深有感触地说。
农文旅融合走新路
产业壮大是乡村振兴的支柱,而农文旅融合无疑是振兴路上的“金钥匙”。
渔洋镇拖船埠村,可以称得上是我市农文旅融合的典范。背靠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著名的革命老区这两块“招牌”,多年前,这里却还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村庄破旧、清冷萧条。
近年来,我市立足拖船埠红色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生态科普基地、拓展训练基地、乡村旅游基地,让游客到拖船埠享受沉浸式体验,全力推进拖船埠美丽乡村向旅游村庄升级发展。
通过用好丰富鲜活的红色资源,促进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与党性教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出台《关于促进拖船埠旅游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群众发展餐饮、民宿、作坊、采摘等业态,目前已有25家店铺开展经营;建成了集群众服务、游客接待、会议办公、农村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搭建招商引资、利益分成、营销包装综合平台,让村民经营增收;30多位农民合作开发的拖船埠牌“矿泉水”“手榴弹酒”“唐风特酿”“小磨香油”等40多种文创产品成为爆款。农文旅融合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40万元。
眼下,放眼潜江广袤的农村大地,农村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为乡村产业赋予新的力量。下一步,我市将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高质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焦点)
-
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将更显公益性为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日前联合 ...[详细]
-
临工重机闪耀CeMAT澳洲展,全系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创新
全球领先的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盛会CeMAT澳洲展于7月22日至24日盛大举行。临工重机携9款全系列物料搬运设备震撼亮相,充分展示其在智能、高效、绿色搬运解决方案方面的强大实力,成为全场焦点之一。本次展出 ...[详细]
-
泉州中小学7月3日起放暑假 2021—2022学年度校历安排出炉
暑假的脚步越来越近。根据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2020—2021学年度校历安排,2021年暑假的放假时间为:幼儿园7月2日学期结束,学生放假。小学6月30日统一安排期末考试,7月3日学期结束 ...[详细]
-
“5G+AI”赋能传统粮油产业升级心辉粮油打造智慧农业新标杆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艾帅 实习生 李联想)盛夏时节,热浪滚滚。7月18日,湖北心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辉粮油”)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网记者马庆伟通讯员罗茜)因为经济条件和社会原因,多少人的父辈母结婚的时候并没有拍婚纱照,错过了定格爱情的瞬间。然而,近日厦门一企业组织员工为父母亲重拍婚纱照,定格那真挚不变的"不老爱情" ...[详细]
-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城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制创新小组首席科学家甘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郭波莉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城市植物与人体健康机制创新团队骨干专家刘宏艳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 ...[详细]
-
发布者:小宁 浏览量:4334发布时间:2023/5/22 16:07:09 近两年,方便速食赛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传统的方便面进入了发展瓶颈期,无论是在 ...[详细]
-
供暖首日你家暖和吗?温度不达标 可核减部分热费发布时间:2017-12-02 17:52 来源:豫都网 我要投稿[摘要]郑州一家庭室内温度达到22℃以上 核心提示|郑州集中供热首日,11个热源及市区主 ...[详细]
-
新茶饮产值7.18亿元,珠遵造就新“区”势_南方+_南方plus气温回升,茶树吐露新芽,贵州遵义的200万亩茶园陆续进入新一年的春茶采摘季。这里是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红茶重点产茶区,也是粤黔协作珠海· ...[详细]
-
“5G+AI”赋能传统粮油产业升级心辉粮油打造智慧农业新标杆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艾帅 实习生 李联想)盛夏时节,热浪滚滚。7月18日,湖北心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辉粮油”) ...[详细]